“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重走长征路”活动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2月28日上午,由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传中心与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颁奖仪式圆满举行。60个参与单位和60名参与者分获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易荡平烈士曾孙汤裕福等7人获特别贡献奖。
2024年11月6日至11月25日,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传中心与桂林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并组织了“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名党员和群众用20天时间、横跨桂北6县25个乡镇100个自然村,用接力的方式走完了中央红军长征广西行军路线。他们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此次活动精心设计了听一场党课、唱一首红歌、发一个推荐红色乡村朋友圈、吃一顿红军餐、做一件好事、支持一份乡村振兴农产品“六个一”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不仅是刻在纪念碑上的誓言,更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深受社会好评。
这次活动路线经过25个乡镇100个自然村,参与者在行走中目睹了桂北大地红色乡村不断发展壮大的成果,更在经过资源、龙胜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重温了红军民族政策起源,见证了各族群众携手发展的崭新图景。正如很多当地群众所说——“长征路连着致富路,红军的初心就是我们共同富裕的信心。”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以“全程记录、全景呈现、全媒传播”为理念,全面深度立体呈现了这场活动。其中,《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刊发50个整版专题报道,电视广播制作精品节目40期,新媒体矩阵开展6场大型直播,新媒体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布短视频及图文报道100余条。最终实现了全网浏览量突破1000万次的喜人效果,让长征精神在云端焕发新活力。
活动虽已落幕,但长征永远在路上。市融媒体中心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桂北六县红色资源整合为抓手,深入打造长征广西段主题IP,开发沉浸式研学课程,让桂林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与此同时,市融媒体中心联手各县融媒体,着力打造红色乡村振兴直播带货平台,宣传“红军路乡村振兴示范村”,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力长征路上的村庄成为共同富裕的样板。
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得单位和团体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得单位和团体。
做红色传承人 讲好先辈英雄故事
“我从事红色故事宣讲事业已有30多年。桂林,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曾祖父牺牲之后,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关爱和保护。两位脚山铺村的村民,冒险将我曾祖父的尸骸秘密安葬,并为其守墓护墓达半个世纪之久,让我深受感动。我衷心地感谢桂北的家人们,是你们的宣讲和付出,才让曾祖父的牺牲经过和革命故事世代相传。”作为红色传承人、红军后代、易荡平故居讲解员,来自将军故里、革命老区湖南浏阳的汤裕福说,他非常荣幸受邀来到桂林这座英雄的城市,来参加本次重走长征路的表彰大会。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在易荡平展陈前驻足良久,并询问了烈士遗物的情况。从此,曾祖父的英雄故事,在他牺牲地广西、家乡湖南,乃至全国各地都更加广为流传。2024年11月,在长征重要战役经过的桂北地区,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和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传中心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可以说意义非凡,不仅能够传承好长征的伟大精神和血脉,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缅怀革命先辈。”汤裕福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长征路上,难免会遇到阻力和挫折,甚至会有失败。但是,通过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我们会感受到长征精神的魅力所在。当我们遇上困难的时候,长征精神会时刻勉励我们,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
汤裕福说,他感谢桂林市融媒体中心的盛情邀请,燃起了他再一次来到桂北这片红色沃土的热情,让他有机会讲述曾祖父的英雄故事。“我将义无反顾地讲好先辈的革命故事。我坚信,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能让大家的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洗涤,让意志和信仰更加坚定。”此次桂林之行给汤裕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热情地邀请桂林的家人们也能到将军故里、红色浏阳易荡平家乡走一走看一看。
传承红色基因 涵育时代新人
去年底,桂林高铁园外国语学校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进步青年参加了由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传中心、桂林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重走长征路”大型活动,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实践并传承永载史册的长征精神。说起参加此次活动,刘新来感慨良多。“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党员同志在征途中重温初心,感悟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凝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们从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开始,先后经过了中央纵队渡江地、红军街、红军堂、光华铺阻击战烈士陵园,重温了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战斗历史,感悟红军将士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崇高精神。在此次活动中,领队详细为大家讲述了一路上的红军感人故事,让这一段峥嵘岁月重现在大家眼前,大家用一首首红色歌曲加油打气的同时,也向革命先辈致敬。”刘新来说,这次活动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学校全体党员以及进步青年用脚步丈量长征路,用行动感知长征精神,对于提升学校党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老师们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党员的先进性、引领性、模范性明显增强,他们更加爱岗敬业,更加具有奉献精神,团队力量变得更加强大。老师们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到日常教学与育人工作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校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在桂林市的期末统考中成功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教学目标,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谢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让我们从中汲取红军奋进的力量。这份力量必将指引桂林高铁园外国语学校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高举信仰之火,步履铿锵,向着培育时代新人与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奋勇前进。”刘新来说。
重走长征路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征程中,我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重走长征路”颁奖仪式上,蒙庆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去年重走长征路的情景,心潮澎湃。
“我依然记得,我们在灌阳酒海井向烈士墓献花,在全州古岭头分享红色乡村朋友圈,在兴安界首聆听专题党课,在资源两水苗族乡同吃红军餐,在灵川新寨购买特色农产品,在龙胜齐唱《十送红军》……通过沉浸式体验,我们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不仅是刻在纪念碑上的誓言,更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蒙庆说,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创造了无数令人震撼的伟大壮举,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红军将士为了战友、为了胜利,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
在蒙庆看来,重走长征路就是要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我们要学习红军将士们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我们要学习他们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精神,携手并进、共创辉煌。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于胜利、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新时代的篇章中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答卷。”蒙庆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非常感谢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和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传中心联合举办的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非常有意义,体现了桂林主流媒体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担当。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出生在全州的秦君,从小就对红色文化耳濡目染,后来有幸成为驻港部队的一员,经历了最重要的人生洗礼,对党史和军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退役后,秦君考入了武汉大学历史专业,深入研究学习这方面知识,对红军长征,尤其是在广西段发生的悲壮战役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创业后,秦君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带领团队用脚步丈量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按照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四路红军的长征路线,契合当年红军长征的时间点,先后用徒步和乘车方式完成。其中,红一方面军从瑞金、血战湘江到延安吴起;红二方面军从张家界(大庸)桑植、转战乌蒙山到大会师;红四方面军从苍溪、强渡嘉陵江到大会师;红二十五军从信阳何家冲、鏖战独树镇到延安。”秦君说,他们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完整的长征探访,一路上,他边走边记录,努力在脑海中还原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非常荣幸,红程文化团队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重要时刻,参与策划由桂林市融媒体中心、桂林湘江战役文传中心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重走长征路’活动。活动路线主要以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6县25个乡镇100个乡村为徒步路线。此次活动通过线下组织桂林市各级单位,以每天接力的形式,20天走完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全程路线,共计290公里。”谈及此次活动,秦君十分激动,“为了让参与者更深刻了解红军经过桂北大地发生的战役,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着重从军史的角度展示重要战斗遗址和行军路线,彰显红军英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的路线从灌阳酒海井忠魂,到光华铺阻击战,从突破湘江渡到翻越老山界,经历了一个个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让所有参与人员深受触动和教育。途中展示的红色乡村振兴和民族融合大团结累累硕果,更让大家感受到桂北大地的日新月异,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桂林日报
编辑:唐苑华
复核:周运良、蒋晓波
投稿信箱:qzhb4830689@163.com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